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各有关金融机构:
为进一步发挥宁德市、龙岩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的“试验田”作用,经研究,确定宁德市、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第一批8项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复制推广,请各地、各有关金融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借鉴推广,更好推动全省普惠金融发展。现将本批改革创新成果案例汇总如下:
一、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为创新金融支持创业就业的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创业就业水平,努力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福建银保监局、省金融监管局、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共同在全省开展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并在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探索。
1.创新做法:一是落实扶持政策。将具备产业发展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边缘人口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贷款申请条件、程序及支持政策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致,实行利率优惠、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二是构建促进机制。建立沟通协调、快速审批和创业就业带动机制,探索建立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受理服务模式,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创业就业贷款作出绿色通道、优先审批、限时办结的服务承诺,并对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服务的企业,要求提供稳岗承诺书,保证就业岗位稳定。三是推广专属产品。一方面积极宣传推广“农e贷”“家庭信用贷”“万通宝”“巧妇贷”“青创卡”等多样化的贷款品种,为具备一定创业条件但缺乏创业资金的返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快速、便利、无抵押的金融产品服务,并利用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为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建立辅导队伍。服务中心依托现有队伍和模式建立辅导队伍,传送各类就业信息,联动创业导师队伍,定期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做好创业辅导、提供创业金融服务。五是提供岗位信息。在各创业就业金融服务点摆放创业就业知识宣传资料,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提供贷款企业的用工需求,发布银行保险机构的招聘信息等,为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实习岗位。
2.特色亮点:一是深化“双基联动”“银团合作”“党建+网格”等模式,促进金融资源和创业就业需求得到有效对接。二是将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有政策、有机制、有队伍、有产品、有信息”的五有金融服务平台。
(二)主要成效
至2020年末,宁德市、龙岩市为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就业信息咨询、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共建立了46个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为1196人发放了创业就业贷款3.9亿元。
二、抵押物自评估系统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在福建银保监局的指导下,宁德市、龙岩市银行机构率先开发抵押物自评估系统,创新抵押物评估模式,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库,实现押品线上智能估值,并推广房产及林权抵押贷款自评估,针对性地缓解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贵”和“融资慢”等问题。
1.创新做法:宁德市、龙岩市银行机构通过开发抵押物自评估系统,推广房产及林权抵押贷款自评估,对500万元以下县域住宅、商铺、写字楼等房产抵押贷款自评估,30万元以下林权抵押贷款免评估,改变抵押物评估市场传统的收费模式,推行抵押资产评估费用客户“零承担”。
2.特色亮点:银行机构在县域开展低价值抵押物的自评估,一方面为小微企业省却了评估费用的支出,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为银行机构节约了线下评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加快了企业获得资金的速度。企业通过各银行机构微信公众号即可进入评估系统,完成抵押物评估,全流程高效便捷。
(二)主要成效
宁德市、龙岩市已实现银行机构自评估系统全覆盖,该系统上线6个月以来,已累计节约融资成本950万元。
三、“担保云”线上平台
宁德市在全省首创线上运行担保服务系统——“担保云”,该系统覆盖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整合“政、银、担、企”四方诉求,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不畅通、受理环节不高效、调查成本不便宜”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工作人员偏少、专业水平偏弱、服务对象偏远、业务笔数偏多”等传统问题。在优化线上融资担保增信的服务体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普惠型线上融资担保模式,力图实现“审批流程标准化、风控措施标准化、保后管理标准化”。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1.创新做法:宁德市通过设立科技公司建设线上运行担保服务系统“担保云”,接入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经依法授权,允许担保机构调取相关政府部门的共享信息,在结合银行提交的客户生产经营信息的基础上,最快只需1个工作日便完成业务的送审、放款手续。
依托“担保云”系统,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见贷即保”批量审批,配以“担保费率降至0.80%、10万元以下免收担保费用”等政策,推广“2:8”比例分险,小微、“三农”业务批量快审,真正实现“流程简单、审批高效”。“担保云”系统的高效运作促使宁德市再担保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增长300%,普惠型“见贷即保”业务服务“三农”、小微客户1.6万人次,合计担保11.03亿元,户均6.89万元,真正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特色亮点:一是融资方案智能化。“担保云”线上平台以“系统智能匹配+人工复核推荐”,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快速匹配个性化的融资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业务模式中单向推送融资服务信息针对性不强、互动性不够的瓶颈,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二是客户画像精准化。“担保云”线上平台对接政府数据和市场数据,可在线实时调取小微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及信用信息,多维度更精准地为市场主体“画像”,大幅消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银行机构“不敢贷”、“不愿贷”的顾虑。三是线上审批高效化。“担保云”线上平台业务实行全流程线上审批,申贷主体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同时,客户信息丰富精准,极大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农户由于笔数多、金额小造成的“融资慢”问题。四是数据监测可视化。政府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掌握辖区内企业融资余额、融资成本、不良率以及各金融机构放款总额、业务排名等情况,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参考依据;各金融机构也可通过平台动态掌握放贷进度、放款金额、贷款逾期情况等数据,有助于内部风险监控预警。
(二)主要成效
“担保云”线上平台初步实现了“信息采集一张纸”“流程整合一键式”“客户办贷一次性”的功能,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客户笔数多、金额小的融资痛点,显著提升了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增强了金融机构风险识别和监管能力。依托“担保云”线上平台,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加快与银行共同开发创新产品的步伐,涌现出如“菌菇贷”“葡萄贷”等线上纯信用产品,实现最快3分钟申贷、0人工介入、1天内放款的超高效普惠担保业务模式。目前该系统1.0版本已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上线以来宁德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已通过该系统办理业务1024笔,担保金额7.58亿元;纳入管理业务19229笔,金额23.15亿元。
四、渔排养殖贷
在人行及各监管部门的指导推动下,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海上渔排养殖权抵押备案意见》《渔排养殖贷产品方案》,让渔排等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工作“有规可依”,创新推出“渔排养殖贷”产品,有效盘活渔排、“养殖权”等生产要素,破解海上渔区养殖户融资难、资产抵押难问题,推进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1.创新做法:根据宁德市《海上渔排养殖权抵押备案意见》《渔排养殖贷产品方案》,宁德工行设计推出“渔排养殖贷”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该产品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海洋渔业局负责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渔排设施的抵押备案作为反担保措施,银行机构结合水产养殖面积、银行流水、经营年限等数据,为水产养殖户及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周转流动资金贷款,未来贷款若出现违约,由海投公司、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或水产龙头企业负责水域滩涂养殖证、渔排设施等的流转处置。
2.特色亮点:“渔排养殖贷”产品是宁德市政、银、担共同推动农村产权及农业生产设施流转市场化的大胆尝试,通过整合海洋渔业部门、银行、担保等资源,探索建设出海洋渔业相关抵质押资产流转机制和平台,具有“公共服务进一步、金融机构让一点、政府担保送一程”的特点。
(二)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渔排养殖贷”已在蕉城、福鼎、霞浦、福安等地投放贷款39笔、金额5609万元。该信贷创新产品荣获工总行第二届“创新工行”评选活动三等奖。
宁德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在“渔排养殖贷”的成功经验上研究探索“全市农村产权及农业设施融资工作方案”,设计建立各类农村产权及农业设施市场化流转平台,将“渔排养殖贷”模式延伸推广到更多领域。按照“一产业一方案”原则,出台具体融资方案及配套措施,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茶园果园)、海域使用权、水产养殖设施、船网指标、马力证、菇棚(房)、果蔬大棚、仓储库房等生产要素进行确权登记,提供权威的评估服务。针对银行无法受理的抵押品,则由农业生产企业(农户)提出信贷资金申请,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负责担保,企业(农户)将相应产权设置为反担保措施,一旦贷款无法偿还,由流转平台统一先收储后处置。目前,通过复制该信贷模式,宁德市已推出“菇棚贷”“茶园、果园贷”等农业生产领域贷款产品。
五、信用村镇创建
宁德市以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由政府主导,开展全辖区“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评选活动,为普惠金融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信用生态环境。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1.创新做法:宁德市人民政府印发《宁德市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创建工作方案》,组建市、县级“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创建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创建领导小组”),由创建领导小组主导、人行牵头、各方参与,推动创建工作开展。
“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评选首先由商业银行向创建领导小组推荐并提供相关金融数据,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即对金融数据、政府涉农相关部门定性指标等信息进行汇总审核,并征求各方意见,对达到推荐条件的,由县、市创建领导小组逐级审批,获批后由市创建领导小组发文公告,并授予信用村镇立牌。
“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各参与部门、金融机构将对信用成员的评定指标、建设力度、信用风险进行审核调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启动信用警示机制,暂停部分或全部优惠政策,对限期一年整改未到位的,或出现失信违规等造成恶劣影响的,启动信用退出机制,取消命名并停止所有优惠。同时,“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工作方案还建立了过度授信预警机制,按季发布授信数据,设置预警阈值,及时对超过警戒值的信用村发出预警信息,防范对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过度授信形成的信贷风险,筑牢信贷安全的“防火墙”,引导农村经济在风险可控中加快发展。
2.特色亮点:一是评定流程高效。宁德市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的工作流程具有“多方共建、信息共采、标准共认、成果共享”的特点,最大限度减少入户采集、手工填录的工作量,15-20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二是评定结果可靠权威。整个评定是根据统一的、公认的宁德市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创建指标体系进行的,该体系整合了当地涉农金融机构信用村镇评价指标,与宁德市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信用村镇的立牌由宁德市政府统一样式、统一命名,具有权威性。
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黄家村系福建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主要从事蒸笼加工、黄酒酿造。该村因信用较好,是宁德市第一批普惠金融信用村。该村被评上信用村后,金融机构对该村支持力度更大,至2020年末,该村有206户农户被评为信用户,全村贷款余额达1299万元,比创建前增长了37.05%,其中:信用贷款188万元,比创建前增长了58.02%。在金融机构支持下,该村2020年蒸笼加工年产值达2亿多元,真正实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二)主要成效
普惠金融信用乡镇、信用村的评定由参与的各方共同制定,创建条件和优惠政策公开,评定成果可应用性强。宁德市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将信用村镇评选作为信贷投入的重要依据,实行贷款审批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三优”机制,坚持示范引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据统计,2020年全年共评出151个信用村(累计252个)、12个信用乡镇,累计发放信用贷款5.56亿元,比创建前增长了21%,惠及4.17万农户,平均贷款利率比正常利率低1-3个百分点,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力。同时,参评的政府部门将信用村镇评选结果应用于美丽乡村评选、文明创建等,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六、普惠金融惠林卡
龙岩市在全国率先推出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卡“普惠金融惠林卡”,实现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在人行等监管部门的推动下,经过多年不断探索,该卡贷款范围逐渐由单一林权贷款拓展到造林抚育、竹林垦复、花卉苗木、林业经济、森林旅游、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涉林领域,在全国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1.创新做法:“普惠金融惠林卡”是一种专项贷款卡,主要功能是为林农、林业小微企业主及林下经济种养户、经营者提供生产经营贷款、现金结算等金融服务。林农凭借“身份证+林权证或从事林下经济证明”直接申请“普惠金融惠林卡”并贷款,免中介评估,贷款在享受省级财政3%贴息的基础上,可叠加享受市级财政1%的贴息;金融监管部门对惠林卡贷款在信贷规模和品种监管上给予政策倾斜。
2.特色亮点:一是实用性强。“普惠金融惠林卡”审批快速;贷款成本低,该产品的利率与同档次、同期限的其他贷款相比最高可降低50%;授信期长达5年;按天计息随借随还;担保形式包括个人信用、家庭信誉、保证和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二是覆盖面广。“普惠金融惠林卡”的贷款范围已由单一林权贷款拓展到造林抚育、竹林垦复、花卉苗木、林业经济、森林旅游、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涉林领域。对有林权证的林农,“普惠金融惠林卡”贷款鼓励大家把贷到的资金聚在一起,发展规模林下产业。如,武平县捷文村合作社4名林农通过申请惠林卡贷款,投入近百万元建立“兴林灵芝基地”,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将灵芝做成产业,走上致富路;对没有林权证但需要资金发展林下产业的林农,龙岩林业部门协同地方农信社对其办卡申请实行“优先调查、优先授信、优先用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林农实行百分百授信、对有发展项目且有资金需求的林农实行百分百用信,创造条件满足其信贷需求。
(二)主要成效
至2020年末,龙岩市累计发卡25951张,授信22.58亿元,用信15.19亿元,直接为林农节省贷款利息、年费、林权评估等费用超过5000万元,龙岩市林业专项贷款贴息698万元。
至2020年末,作为该卡主办行,龙岩农信系统存款余额609.92亿元,居全省农信第5;贷款余额400.46亿元,增长12.85%,增幅居全省农信第3。龙岩农信系统累计发放了全市近50%的林业贷款、60%的林农贷款和70%的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林农和林权抵押贷款等3个指标长期居全市银行机构类排名前列。
“普惠金融惠林卡”的设计既盘活了农村森林资源要素市场,让林业资产流转起来,破解了林农、林企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也推动了规模林下经济发展,为发展涉林产业创造条件,更带动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壮大,一举多得,获得各级各部门高度肯定,被原中国银监会、原国家林业局、原国土资源部列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良好做法”,写入正式文件向全国推广。
七、“三农”综合保险及其升级版
龙岩市“三农”综合保险以保险覆盖面广、保费低等特点驰名全国,“三农” 综合保险保障范围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涉及家庭财产、人身健康、安全责任、农业种养产业、林业、扶贫等30多个险种。2020年,龙岩市人民政府不忘初心,再接再厉,持续推进“三农”综合保险优化升级。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1.创新做法:2020年6月,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从多方面发力,打造“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升级版。
一是持续提高农业产业、特色产业财政保费补贴,农业产业保险覆盖面大幅提升,风险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至2020年末,全市承保覆盖农作物累计87.92万亩,鸡、鸭、兔、牛、羊等畜禽养殖累计1328.58万头,累计支付赔款1339.03万元,极大地化解了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风险。
二是积极落实“菜篮子”稳产保供要求。加大蔬菜种植保险和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宣传力度,对连片种植叶菜类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承保叶菜类蔬菜种植保险和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至2020年末,共承保面积1075亩,承保保费23.65万元,提供风险保障468万元。
三是在水稻保险产品试点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机制。对规模种植3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保险金额由500元/亩提至800-1000元/亩,承保水稻种植补充保险。至2020年末,共承保水稻种植补充保险2.31万亩,为水稻种植大户提供1012.11万元风险保障。
四是创新开设种植业气象指数保险。龙岩市首个一定区域内全种植业气象指数保险落地武平县,提供风险保障500万元,是继2017年率先推出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后,在指数保险领域的又一创新突破,充分发挥了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职能作用。
五是全面实施扶贫保险项目。龙岩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扶贫保”农业保险,险种包括种养综合险、光伏设备财产综合险、农村小额家庭财产险和农村小额意外险,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7573户次、107339人次,涵盖了贫困户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领域,每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30亿元。至2020年末,“扶贫保”农业保险及农业产业扶贫保险项目累计支付理赔款1531.47万元,建档立卡受益人群8162户次,为贫困户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防止因灾返贫致贫起到了“稳定器”作用。
六是以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拓宽三农保险服务领域,探索实施林下经济保险、公益型水利工程保险、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烟田灾毁综合保险等项目,持续强化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2.特色亮点:龙岩市“三农”综合保险及其升级版产品丰富,覆盖面广,风险保障程度高,其中许多保险产品均为全国首创,如全市农房统保、农村人口自然灾害公众责任统保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此外,龙岩市还在上杭县古田镇创建了全国首个“三农”综合保险示范区,推广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型、地方财政补贴型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产品。目前,“三农”保险服务站和联系点已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760个行政村。
(二)主要成效
龙岩市“三农”综合保险惠及千家万户,成为了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在历次大灾中,“三农”综合保险为灾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化解了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如在2019年5月至7月的持续暴雨灾害中,“三农”综合保险为灾民支付赔款3055.86万元;在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中,全年支付生猪养殖险赔款5568.11万元;2020年12月以来,全市农业产业涉及百香果、蔬菜、甘蔗等出现不同程度冻灾损失,人保财险龙岩市分公司共接农险冻灾报案91件,涉及受灾农户300余户,现已启动快速理赔机制,帮助贫困户抵御因灾返贫的风险,确保以最快速度将赔款支付到农户手中。
龙岩市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三农”综合保险,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在全国率先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市覆盖,得到了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广大主流媒体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和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八、供销助农风险补偿机制
(一)创新做法和特色亮点
2016年以来,龙岩市持续推广供销助农风险补偿机制,用创新设立的“供销助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作为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资金池,由合作银行按风险补偿基金10倍的资金规模向农户提供无抵押、低成本、简便快捷的贷款。解决了无抵押资产、无借钱渠道的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包容性。
1.创新做法:2016年3月起,由龙岩市牵头,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联合合作,先后组建市、县两级供销农业服务公司,并设立“供销助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由供销农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合作银行向农户提供无抵押、低成本、简便快捷的贷款,一旦该贷款出现不良,“供销助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将为银行贷款提供部分风险补偿:供销合作社承担风险损失比例一般为20%至40%、合作银行自担60%至80%。这种方式降低了银行机构自担风险的总额,弱化了银行机构对农户抵押物的要求,提升了银行机构为农户发放贷款的意愿,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且因为该类贷款还款来源有一定保障,违约风险下降,贷款利率得以相应下调,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风险补偿基金已累计5360万元,共完成助农贷款7.77亿元,覆盖5662户;全市供销系统执行贷款年化贷款利率为3.625%至7.56%之间,较之前大幅降低。
2.特色亮点:该机制具有社、银风险共担,农户贷款总额可控,合作社全程跟踪服务的特点,既能有效满足各方需求,又切实降低了金融风险,具备商业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二)主要成效
一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更强。经过多年的推广,龙岩市于2018年实现助农贷款7个县(市、区)全覆盖,并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四级联动、社银融合”。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大部分乡镇的基层组织、农村经营网点均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的金融服务网点,让广大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供销合作社+银行”的供销普惠金融服务。
二是金融服务起到乘数效应。农户通过供销农业服务公司办理供销助农贷款业务,解决了自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靠的金融支持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截至目前,已实现直接带动农户扩大种植面积21.58万亩,扩大养殖规模达945万头(只、羽),扩大农产品加工8.76万吨,增加产值14.59亿元,助农增收2.37亿元。供销农业服务公司也相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自成立以来,供销助农贷款业务实现总收入980万元。合作银行在存款、贷款两方面均受益匪浅,得益于供销合作社全程参与服务生产、管理、组织销售等方面,做好备春耕、保供给、防滞销、促增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幅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截至目前,仅发生逾期贷款累计24笔296.9万元,逾期率0.39%。
龙岩市供销助农风险补偿机制促使农户、银行和供销社多方共赢。在推进中,坚持行政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风险补偿基金的撬动作用,促进和激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普惠金融服务。
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小组
2021年2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