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认真学习贯彻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各级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工作要求,讲好我省“绿色金融故事”,传播好“绿色金融声音”,在省金融办、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联合指导下,由兴业银行主办的2021福建“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大型全媒体调研采访行活动于12月6日—10日举办。
保护好绿水青山,离不开绿色金融的精准支持。自2020年10月正式列入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南平市明确围绕“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先试先行,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南平特色的创新实践,积极打造绿色金融山区发展示范样本。
12月9日,2021福建“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大型全媒体调研采访行走进南平,并举办媒体座谈交流会。在接受主流媒体采访时,南平市金融监管局余德荪副局长指出,南平将紧扣绿色金融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线,强化供给保障、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能力建设、优化发展生态,全力推进南平市建设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点面结合 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立绿色金融组织架构体系。全省首创在人行征信服务窗口设立绿色企业咨询答疑服务台;实现南平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事业部(业务中心)全覆盖。
二是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示范机构。自兴业银行顺昌支行率先挂牌全省首家“绿色支行”后,农发行光泽支行获批“绿色支行”;农业银行南平分行依托武夷山支行打造“绿色金融创新示范点”。
三是健全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开通“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南平绿色金融专区”,搭建“南平市绿色认证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金融产品29项,授信企业1562家,授信金额40.9亿元,认证入库绿色企业(项目)104家(个)。
先行先试 建设地方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在现有绿色金融标准和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南平市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评价认定办法》,推动地方金融、产业与管理部门对绿色项目的互认。
一是以突出产业特色为导向。设置区域特色指标,开设绿色企业直通车,突出“武夷山水”、“生态银行”等绿色创新实践,支持“科技特派员”等特色项目建设。
二是以发展生态项目为核心。对可持续农业、绿色农业、碳汇林(竹)业、生态旅游业等行业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并在部分项目中增加消费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南平市优越的资源禀赋。
三是以推动降碳减污为手段。从碳汇林(竹)渔、低碳生产、降碳节能、低碳新兴、气候适应城市以及减污增效角度出发构建绿色项目分类体系,突出项目的碳汇和低碳属性,充分考虑企业的碳减排贡献,引导更多企业自发降碳减污。
因地制宜,制定地方特色配套支持政策
先后出台《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任务细化方案》和《2021年南平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行动计划》,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围绕推动实现碳达峰、推进绿色金融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印发《2021年度南平市绿色发展与绩效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考核办法》。
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出台《财政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改革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统筹整合资金2亿元,设立“绿色金融资金池”,按10倍杠杆,为南平市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贷款提供增信支持。
金融政策引导方面,修订《绿色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指引》,出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辖区银行保险业支持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南平)建设的指导意见》,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强化配套体系建设。
创新驱动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内容
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是直达实体经济、传递政策意图的最直接途径。
绿色信贷方面,打造“林业绿金、工业绿金、农业绿金”系列产品,形成了“科特贷”“绿色转型贷”“林业碳汇贷”“农兴宝”“武夷山水品牌贷”“一元碳汇联名卡”“绿色打分卡”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科特贷”项目获评2020年度全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根据银保监统计口径,南平市2021年前三季度绿色信贷融资合计113.72亿元,较上年末(78.39亿元)增长48.9%,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7.89个百分点。
绿色保险方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绿色保险产品,将更多的保险资金投入绿色企业(项目)。先后签约了全国首单“碳汇贷”银行贷款型森林火灾保险、首单“碳汇保”商业性林业碳汇价格保险,开启“林业碳汇质押+远期碳汇融资+林业碳汇保险”的服务新模式。同时落地了全省首单“生猪价格期货保险”和“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
多措并举 拓展金融资源绿色融资渠道
不断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式、模式和工具,为绿色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绿色融资担保方面,通过复制推广放大倍数长期列全省首位的绿瓯农担先进经验,切实发挥融资担保扶持小微和三农发展作用。截至10月末,南平市9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余额26.42亿元,融资担保放大倍数由上年末的1.07倍快速提升至3.51倍。
绿色基金方面,以资本市场福建对接大会签约的省级绿色基金落地南平为契机,加快推动中欧基金、兴业银行等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联合设立200亿元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清洁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低碳建筑和能源管理(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基金的设立方案已提交证监会待核准。
绿色直接融资方面,对拟上市企业和再融资企业按照“梯次培育、一企一策”原则予以指导推动。首批精选层企业龙竹科技已启动转板(深交所)准备工作;邵武市永晶科技等4家企业进入福建证监局辅导备案;邵武远翔新材IPO申报材料被深交所受理。武夷集团等4家公司获证监会核准发行公司债券、小公募债券等各类债券及定增融资规模85亿元。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方面,全国首创扶贫“一元碳汇”项目,从脱贫村、脱贫户的碳汇林开发破题,将碳汇增量,通过微信小程序向社会公众销售,实现“一对一”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可持续期30年。目前已有1787人次认购碳汇量4339吨,认购额43.39万元,惠及林农769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