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我省启动三明市、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省级层面成立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一年多来,推动两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改革成果显著,有力带动全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一、绿色融资显著增长,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发展。一是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绿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授信支持和资金投放。截至9月末,全省绿色信贷余额3720.63亿元,同比增长3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2个百分点。二是绿色企业直接融资实现突破。推动一批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绿色企业上市挂牌,2016年以来,共有圣元环保、三棵树、海峡环保、宁德时代等9家绿色产业企业实现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华电福新能源、福清核电、紫金矿业等8家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11.82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发债总额位列全国第4。三是绿色保险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省森林保险、设施花卉种植保险累计投保超8000万亩,2020年提供专项保费补贴超1亿元;全省累计投保环境责任险企业4095家(次),提供环境风险保障76.89亿元,今年以来纳入投保范围的环境高风险企业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增强服务供给能力。一是金融产品更具特色。积极创设一系列符合产业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在林业金融方面,创新“闽林通”“福林贷”“惠林卡”等系列产品;在支持工业企业方面,创设“绿色转型贷”“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补偿金贷款”;在保障农业方面,为从事农业相关的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个人创设“农兴宝”系列产品。二是服务模式更有效率。持续优化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推动绿色融资管理更加专业化、流程化。如,农信系统成立“绿色金改”工作小组;农发行以及国有大型银行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兴业银行成立绿色金融业务中心;农行在武夷山支行设立“绿色金融创新示范点”。其次,依托我省“金服云”平台,搭建了绿色金融服务专区,目前专区已发布金融产品54个,授信企业3361家,累计对接融资110.52亿元。三是目标体系更加明确。将绿色金融工作纳入我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部署开展碳金融专项行动。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制定我省法人银行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细则。福建银保监局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力争实现四个不低于、一个100%、一个大幅提升的目标任务。省农信联社、兴业银行以及国有大型银行分别制定了《“十四五”绿色金融工作方案》。
三、大力发展碳金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一是在“减碳”上下功夫。引导金融机构严控高环境风险客户授信,推动钢铁、纺织等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大力支持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至9月末,我省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产业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超600亿元,比年初增长35%;辖区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220亿元,比年初增长26.44%。二是在“增效”上下功夫。一方面,积极建设发展碳市场。至9月末,累计成交碳排放权8.05亿元。我省林业碳汇成交量达321.01万吨,成交额4665.24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双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碳融资。顺昌推出“碳汇致富贷”;三明农商行创新推出“低碳贷”产品;兴业证券成立我省首单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截至目前,碳市场累计帮助企业实现低碳融资超7亿元。
四、注重改革成果转化,集成一批创新经验案。改革试验区创建以来,我们坚持“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努力将改革“盆景”变“风景”。一是改革经验集成推广。着力将一些模式成熟定型、操作方法管用、社会反响良好的改革经验,按批次集成发布、复制推广。今年已向全省推广改革试验区首批5项创新案例,发布7项支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经验成果。二是改革成果落地开花。加强与中央部委和主流媒体沟通衔接,争取发挥更大改革效应。我省林票制度、“福林贷”、林业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机制等3项改革举措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肯定;“科特贷”产品被人民日报专版刊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