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丨福建工行:牢记嘱托 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工行力量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5-07-15 20: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金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源头活水和重要指导。

  作为深耕八闽40余载的国有金融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下称“福建工行”)始终牢记嘱托,扎实走好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化”转型发展路径,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向上态势,在新福建建设和金融强省发展的大潮中奋楫扬帆,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坚持党管金融的治理之道

  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党管金融,始终是福建工行的“根”和“魂”。1930年6月,红军在福建龙岩开设了中央苏区第一家股份制银行——闽西工农银行,被誉为“共和国金融的摇篮”,如今闽西工农银行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工行重要资产,见证着福建工行的“红色基因”。成立初期,福建工行党组就主动探索党建工作,1989年福建工行关心和支持机关党的工作典型经验在福建省直机关广泛推广,1998年成立了福建工行党委、纪委,党组织系统实现了由地方和银行“双重领导”到银行系统“垂直领导”的转变。多年来,福建工行坚持把党管金融与现代商业银行建设有机结合,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底色。“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多年来,福建工行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党建引领,响应党中央部署扎实推进党内集中教育,接续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巩固深化年”“增强功能年”“强化引领年”等活动,班子成员常态落实“四下基层”以及党委班子挂帅督导风险大户处置等机制,层层扛起“一岗双责”,建成并开放的福建工行党建文化教育基地已成为思想洗礼的平台、品牌展示的窗口,开创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严”的治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部署要求,福建工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严肃认真抓好历次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双整改双验收”“警示教育周”等福建工行创新机制,制定实施“一把手”和班子成员监督21条措施、干部试用期管理、与管理服务对象往来情况报备等机制,加快建设廉洁分行,聚焦作风建设接续开展“作风提升专项行动”“作风深化年”“作风提质年”以及“四风”问题专项治理,创新上线贯通整改系统、四风违八明白纸平台等数字治理体系,推动干部员工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走好改革转型的探寻之路

  改革创新是贯穿工行发展的鲜明主线,也是工行赢得先机的“制胜密码”。多年来,福建工行牢记殷殷嘱托,以改革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打好机制改革“组合拳”。福建工行始终坚持在改革中促发展、在发展中谋改革,柜员制改革、统一会计管理改革、信贷管理系统改革、财务集中改革、授信审批垂直集中管理体制改革等一批批改革举措落地,2023年以来还大力推进机关本部精简、机构整合优化、网点运营、“分田到户”等改革举措,以改革增动力、促发展。我们坚持“改革要久久为功”的理念,制定《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高质量发展指导计划(2024-2033)》,规划发展蓝图。我们推动人力资源效能激活,1996年3月在全省金融系统首开先河的全省公开竞聘,1997年起试点推广劳动合同,“311”干部培养、“十百千人工程”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全面推进综合战训、福“见”鲲鹏、“青蓝工程”“135工程”等项目,创设并抓好年度“十件大事”“十大实事”,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

  下好业务创新“先手棋”。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中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鲜明特点。无论在任何时期,福建工行始终坚持创新突破,从成立初期的存贷汇等基础业务,扩展到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功能紧密协同的业务体系,全省首张信用卡、首台信用卡自助设备、福建首家提供保管箱免费服务银行等“第一单”不断涌现,“茶e贷”等区域特色工行产品入选试点创新重点成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扩大AIC试点后签约全国首支新区域股权投资基金,持续深化与工银理财、工银瑞信、工银安盛等集团子公司的联动合作,基金、保险、理财、投行、贵金属、资产管理等业务广泛延伸。

  抓好对外发展“新布局”。成立之初,福建工行发起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在多年发展中,福建工行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自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以来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近4300亿元。2023年8月率先获批设立“中印尼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10月落地中印尼“两国双园”全省首笔对印尼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外币贷款余额、增量持续领跑市场。实施福建工行《关于支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重点围绕金融服务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密切闽台人文交流、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四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对台业务各类客户超三万户,对台各项贷款超43亿元。

  跑好数字工行“新赛道”。沿着“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指引方向,从1992年架设首台自动柜员机到2020年首家智慧网点旗舰店的开业,从1994年试点投产微机版储蓄业务处理系统到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开办SIM卡手机银行业务到“三融一活”等多平台发展,从网点电子化操作到智慧经营管控、数字化运营、福州线上生态“三大中心”建设,从探索互联网金融到创新“医银直连”等数字系统,福建工行实现了从“铁算盘”到“铁键盘”的转变,并借鉴“金融特派员”的实践经验,设立数字科技特派员“送数下基层”等新机制,被确定为总行数字运营平台应用标杆分行,以“数字工行”助力建设“数字福建”。

  扛起服务经济的担当之责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自身是“福建”工行,认真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我们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紧扣“‘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的系统观念,福建工行主动对接福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局,多年来持续为“四大经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大领域注入金融活水,贷款体量从成立之初的40亿元壮大至超7500亿元,公司、制造业、战略新兴等稳居福建国有银行首位,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投放保持市场领先,2020-2024年在监管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监测评价中连续五年年度第一,提前三年兑现2021年工总行与省政府《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承诺。2023年以来,在工总行与省政府建立新一轮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泉州分行发展20条、支持福州都市圈分行高质量协同发展意见等政策,通过在国有大行中首家成立省级科技金融中心、绿色信贷持续领跑、落地养老金融特色融资方案、推广数字供应链融资等多元举措,全面推进“五篇大文章”走在前、做表率,获评服务福建经济四星银行机构、福建银行业“绿色银行”优秀机构荣誉。

  我们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实体经济是金融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天职。福建工行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主责主业和根本宗旨。早在1991年,福建工行就大力实施支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十条意见,1998年与十家重点国企签订《银企合作协议》,2009年率先成立45家小企业专营机构。多年来,我们通过建立绿色通道、落实限时服务、精简流程环节等举措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响应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工银普惠行”“百城万家并购行”“春天行动”“千企万户”等专项服务广受好评,与紫金矿业、宁德时代等重点企业及22万公司客户相伴成长,形成银企共荣的良好生态,在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获突出贡献银行一等奖。

  坚守金融为民的服务之心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是福建工行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和价值取向,多年来,我们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不断优化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擦亮“在您身边、值得信赖”的金字招牌,努力打造“人民满意银行”。

  个人金融业务持续升级。秉承“为民理财、以义制利”精神,推动个金服务上升品质、下沉市场,以金融之力促进共同富裕,1989年新春福州鼓屏储蓄所成为福建首家储蓄存款超亿元的储蓄所,当前储蓄存款规模已超3600亿元。近年来,结合福建广大居民金融需求,实施“个金振兴”等战略,多端联动做好医疗、教育、养老、消费等领域金融服务,金保工程、惠民宝推广、市民卡发行、养老金业务试点等特色项目多点开花,“爱购活动”等民生活动丰富多彩,社保卡累计发卡数、退役军人优待证申请数等持续领跑市场,服务个人客户总量1930万户。把网点作为服务客户的核心,因地制宜实施网点靓化、厅堂分区优化、网点竞争力大提升、“两线一片一面”“轻装修微改造”等工作,高效建成福建首家工会驿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机场涉外服务点,“闽商会客厅”“工行驿站”等广布八闽各地,构建品质更优、体验更好、效率更高、全面覆盖主要城市及县域的工行网点服务生态。

  普惠金融质效持续升高。坚持普惠金融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是中国特色普惠金融的宗旨所在。多年来,福建工行肩扛“普百业、惠万家”的使命,努力构建“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大力推广经营快贷、网贷通等品牌产品,结合“一县一品 贷动‘闽’生”等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出台“渔排贷”“养殖贷”“种植e贷”“专精特新贷”“红茶e贷”等特色服务,实现普惠贷款“破千亿”,推动“工银普惠”走进千村万户。

  社会责任履行持续升华。学习宁德下党乡等金融扶贫的创新实践,精准供给山海涉农信贷产品、涉农贷款规模近1900亿元,并长期对四川金阳县定点扶贫。同时,在抗灾战“疫”、军银共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展现大行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融合并进,2008年汶川地震全行发动捐款超220万元,2009年、2010年分别被省红十字会授予福建省红十字人道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长期保持军银合作,开创了“随军银行”等军银同心典范;深度开展电信诈骗专项整治、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试点等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筑牢防范风险的安全之堤

  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根植在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基因里,有效引领福建金融发展避过了前进路上的许多急流险滩,也为福建工行风险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指南”和“工具”。多年来,福建工行根据不同时期的风险演化特点,与时俱进改进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流程、技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美经贸冲突、世纪疫情冲击等考验下坚守住了风险底线,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规范严谨、稳健审慎的文化。

  切实管控资产质量。坚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文化,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打造“三道口、七彩池”信贷风控体系,有力抵御不良风险,不良率由2016年8月近6%的峰值逐步压控至稳定状态且低于工行系统平均。2023年以来进一步推进资产质量“123”攻坚,落实组合限额管理和退出机制,着力加强大户管控、压降风险成本,当前已基本甩掉不良包袱,正迈入“信贷提升三年行动”新阶段。

  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坚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的要求,实施“全行抓内控、排位大提升”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六查五改”创新机制,治理员工异常行为、不法中介、业务外包、反洗钱等重点领域,监管机构多层次常态化沟通、智慧安防、防灾控险等机制日臻健全,内控合规、安全保卫、信访舆情等工作持续升级,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未来福建工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紧扣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扎实业绩,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贡献工行力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