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 福建行动丨当跨境支付驶上“高速路”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5-11-25 21:53

  你或许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跨境支付时,手续办妥了,账户扣款了,但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能够收到款。这种不确定性,困扰着不少外贸企业。

  资金到哪?什么时候能到?是在代理行、中转行还是收款行?这曾是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工作人员碰到的高频问题。

  如今,随着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以下简称“货币桥”)的推广,这些问题正逐步迎来系统性破解。

  什么是货币桥?

  据了解,货币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泰国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它基于区块链技术,旨在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不足等痛点,让跨境资金流转更加高效、透明。

  经济社会所需,金融服务所向。在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先后落地了货物、服务贸易领域的货币桥业务,稳妥推进货币桥从政策文件、区域试点迈向常态化应用。

  首笔业务“跑”出示范效应

  “过去跨境资金调拨像寄信,现在像发信息。”这是泉州某跨国集团对货币桥带来变化的直观描述。

  11月12日,中国银行泉州分行通过货币桥,成功为该集团办理了福建省首笔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企业跨境资金调拨实现了从“按日结算”到“分钟到账”的跃升。

  “效率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该集团财务负责人表示,跨境资金流得更顺以后,给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带来了很多利好,国际采购计划更可控、生产安排更精准、资金使用更高效。过去需要为“时间差”腾出备用资金,现在则能够更加灵活地统一调度,把更多资金投入研发、生产等关键环节,这是对实体经济有力的金融支持。

  泉州的这一首笔实践,既为货币桥业务的场景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也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线上实时办抢得“时间差”

  随着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逐步畅通和“免签朋友圈”的扩大,跨境旅游需求持续增长,文旅企业对快速结算的依赖更为突出。

数字货币桥的精准支持让企业生产运营更加精准、高效。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供图

  宁德一家旅行社深耕跨境旅游行业多年,早年主要以美元结算,随着话语权的持续增强,能够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结算后,企业提出诉求:“境外热门资源分秒必争,付款晚了商机就没了!”

  过去依赖传统电汇,企业不仅要计算时差,“排队”等待境外行审核,还要承担汇率波动风险。

  如今,中国银行宁德分行为其打通了货币桥网银申请通道,企业在线提交、一键申请,账款即可快速直达境外合作方。企业财务负责人说:“跨境结算速度比之前快了好几倍。下个旅游旺季,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抢占先机。”

  流程从“跑几趟”变为“点几下”,状态从“不确定”变为“更可控”。这种变化让跨境文旅企业在采购资源时,锁定资源更有把握、谈判价格更有底气、合作互惠更有信誉。

  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加油”

  在服务“新三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中行福建省分行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具体行动。

金融创新服务让新质生产力稳定发展更有“安全感”。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供图

  漳州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业务覆盖18个国家与地区,有较大的跨境业务结算需求。相较于支付效率,企业更看重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11月19日,中国银行漳州分行为其办理首笔货币桥汇款,付款节奏的稳定,帮助供应链衔接更流畅,资金状态的透明,使得排产计划更灵活,结算流程的明确,助力海外交付更可控。

  货币桥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支付提速,更是新质生产力稳定发展的“安全感”。它以支付的确定性降低各种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企业因此能将更多精力投入技术迭代、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服务文旅企业到支持先进制造,中行福建省分行持续推进货币桥在更多行业、更多场景的落地。跨境支付跑得快一些,企业的全球化就能迈得准一点。金融服务贴得紧一些,福建产业“走出去”就能稳一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将紧密围绕金融强省建设部署,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场景拓展为抓手,不断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金融等领域的延伸服务,用好各类金融基础设施,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为进一步助推福建企业“出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架好金融“桥梁”。(叶卉 郑成雄)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