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在“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专题报道中,聚焦福建南平推动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文中特别提到工行南平分行组建“金融特派员”队伍,精准服务茶农茶企,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现节选转载相关段落。
案例:武夷山飘出新茶香
讲述人:福建省南平市科技特派员 郑玉成
鸟鸣深山,云雾缭绕,目之所及,尽是层层叠叠的茶垄。这里是我的家乡武夷山,盛产岩茶和红茶。沁人茶香在我心中种下热爱的种子,让我坚定了攻读茶学博士、探索茶叶奥秘的志向。毕业后,我成了武夷学院的一名讲师,加入了科技特派员的队伍。
走访茶园、茶厂,我发现,茶叶主栽品种单一、制作工艺与技术水平偏低,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我们青年科技特派员要做的,就是扎根茶山,把祖辈“看天做茶”的经验,转化为大数据模型;创新制茶工艺,帮助老乡建设绿色生态茶园;搭建无人机“空中茶路”,省时省力为茶青锁“鲜”。除了科技特派员,工商银行福建南平分行还组建“金融特派员”队伍,帮助茶农、茶企解决“成长的烦恼”。
从“靠经验”到“靠科技”,老茶乡飘出新茶香。茶科技、茶产业快速发展,让茶农腰包更鼓了、日子更美了,茶文化也跟着火了起来。武夷山推出传统手工采摘、茶品制作、茶园徒步等一系列文旅体验活动,茶园变景区,“步步有景、处处可游”。
一片叶子激活一方山水,茶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挂耳茶、冷泡茶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文创、剧场融入茶文化元素,越来越多人因为茶认识武夷山、来到武夷山。
(人民网记者郭冠华整理)
延伸阅读
武夷丹山碧水间,九曲溪畔茶香浓。福建武夷山,丹霞奇峰与云雾茶田交织成壮美画卷,千年茶脉在此生生不息。作为世界红茶与岩茶发源地,茶产业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厚重期望。
随着生活品质提升,有机茶市场更紧俏,茶农老盛却因缺少抵押担保,为扩产的资金犯了愁。走进武夷山麓茶园,金融特派员肖梅在随访中了解到老盛的资金需求,依据种植面积等数据,对接了纯信用、线上办的茶e贷。两天后,在看到150万资金到账的一瞬间,老盛激动地对小肖说到:“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仅是福建工行服务茶产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福建工行践行“三茶统筹”战略,创新推出“岩茶贷”“红茶贷”“茶e贷”三大特色产品,以及“银行+茶企+农户”服务模式——“金融特派员”制度,设立乡村特派员金融服务站,派遣金融特派员,成立“普惠青年先锋队”,点对点上门服务,大幅缩短了金融服务的链条,顺利为武夷山茶农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青山不语,茶香作证。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工行“茶e贷”产品贷款余额超4.9亿元,惠及茶企、茶农近千户。福建工行将持续升级“茶叶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活水沿着九曲溪流浸润每片茶田,在八闽大地山峦叠翠的茶园间,书写“绿叶淌金,茶韵共富”的动人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福建金融"官方微信
闽公网安备:350008990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