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福建省金融系统统筹推动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金融工作,加强地方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抓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全方位推进全省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融体系实现历史性跨越
5年来,福建省金融业在总量、集聚度和法人机构实力上实现显著提升。
金融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量较“十三五”期间实现大幅增长,金融业税收贡献持续保持重要地位。至期末关键时点,全省银行业总资产迈上新台阶,其间年均增速稳健;保险业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速更为显著。证券公司净资本较“十三五”末实现可观增长。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连续跨越重要关口,预计在收官之年实现新突破。
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凸显。持续推进“引金入闽”工程,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主力军地位突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支持有力,全国性股份制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丰富,中小金融机构特色化经营取得实效。机构数量持续增加,金融生态日益完善。
法人机构实力显著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省金融投资公司顺利组建,填补了省级国有金融投资平台空白。兴业银行国际化、多元化战略迈出新步伐,设立伦敦代表处并获批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全省农信系统数字化转型加快;兴业证券设立新加坡子公司;华福证券推进股份制改造和完成增资扩股。省融资担保公司成为省内首家AAA评级、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融资服务质效持续优化
福建省金融系统推动融资服务在结构、渠道和协同上不断优化。
信贷结构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总量、科技创新再贷款对接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通过大规模走访实现活跃经营主体基本覆盖。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本市场服务能力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可观,累计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稳步增长,股权融资规模显著。债券融资功能充分发挥,创新产品频频落地,包括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首单农贸市场公募REITs、首批科创票据、首单AA+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债等创新产品。
政策协同效应增强。“财政+金融”联动持续发力,先后推出乡村振兴贷、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等一系列政策性优惠贷款产品。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显著增强,担保放大倍数大幅提升。设立省级政府投资母基金,引导培育耐心资本,为优质企业赋能。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关键领域能力显著提升
福建省金融系统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在普惠、绿色、开放和融合等领域的能力。
普惠金融触达能力提升。以国家级试验区为抓手,探索出具有山海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12项改革创新成果全国推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是“十三五”末的两倍多,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
绿色金融价值转化深化。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林票制、“福林贷”等创新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打造出“寓义于利、由绿到金”的“福建样板”。绿色贷款余额达“十三五”末的四倍以上。
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活跃。福建自贸区在跨境人民币业务、资本项目结汇等方面取得突破,陆续推出金融创新举措68项,其中全国首创29项,成为对接“一带一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金融前沿阵地。
两岸金融融合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推动近90%银行业机构提供对台综合金融服务,累计服务台胞台企客户超过23万户。在闽具有合资背景金融机构数量居全国前列,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推广成效显著,区域性股权市场“台资板”展示挂牌台资企业众多,融资支持持续增强。
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监管与风险防控扎实有效
监管体系全面强化。中央驻闽金融管理部门强化“五大监管”,督促机构合规经营,金融市场内生稳定性增强。全省连续多年无高风险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法治化水平提升,出台监管条例及配套制度,按照“减量提质”思路清退不合规机构,市场环境有效净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健全,纠纷调解格局稳步构建。
风险防控精准有效。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成效。针对部分上市公司风险,“一企一策”有效处置。全省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低位,信贷资产质量稳定。高压严打非法金融活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防非打非机制落地,相关乱象得到专项整治。
延伸阅读:
奋楫扬帆立潮头 金融赋能谱新篇
──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十四五” 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华章
记者 鲍曼君
编者按:
回望“十四五”,福建银行业保险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从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到服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再到风险防线的持续巩固,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组数据都见证着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福建金融监管局的引领下,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将承载着“十四五”期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强大势能,继续奋楫扬帆,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福建发展蓝图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十四五”时期,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服务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了金融担当,实现了自身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协同共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体系完善与能级提升:金融根基夯实,市场活力迸发
“十四五”期间,福建银行业保险业以完善市场体系、壮大经营规模、深化区域合作为抓手,不断夯实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福建省已拥有12个大类的18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过遍布全省的6361个营业网点和12.51万人的专业化队伍,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城乡各个角落。保险市场同样蓬勃发展,福建省保险公司主体达到65家,各级营业网点2131家,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保险服务网络。
经营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省银行业总资产达到15.33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35倍,近5年平均增速达6.68%。各项贷款余额达8.87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48倍,近5年平均增速达8.68%。保险业总资产达5849.14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67倍,近5年平均增速达11.22%。“十四五”时期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246.6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8.62%。
闽台金融合作特色彰显。福建省共有9家台资背景银行业机构,超过70家银行保险机构成立对台金融服务领导小组。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机构为1187户台企提供814.11亿元授信支持,较“十三五”末增长49%。“十四五”时期,保险业机构累计为台胞台企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180.51亿元,赔付支出1.42亿元。
人保财险福建省分公司在福州、漳州、泉州等台企台胞聚集区,设立了3家全省首批对台保险专营机构,为在闽创业的台青量身定制保险方案。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台胞台企的融资难题和风险保障需求,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精准滴灌与创新引领: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将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体现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省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5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03倍,近5年平均增速达15.7%。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近3年平均增速达17.94%。开展福建省金融科技发展行动,强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674.17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2689.61亿元,同比增长4.84%。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以差异化金融服务,既助力“小而美”的科创企业成长,又支持“专而强”的创新主体壮大。一方面,推出“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等系列产品,精准滴灌小微科创企业;另一方面,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数千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以来,福建深耕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政策落地,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实现“扩面、增量、降本”。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省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6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1倍,年平均增速达21.68%。2025年前三季度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3.62%,比“十三五”末下降1.88个百分点。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创新推出“普惠e站”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全省超1万户小微法人企业提供线上融资便利,贷款签约金额超12亿元,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福建金融监管局制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动三明金融监管分局、南平金融监管分局开展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省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达1.3万亿元,有力支持实体企业绿色转型。银行业机构设立绿色支行等专营机构超过70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依托“金服云”平台搭建的绿色金融服务专区、林业金融服务和绿色经济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专区,成为绿色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的“直通车”。
莆田金融监管分局、泉州金融监管分局、漳州金融监管分局、龙岩金融监管分局、宁德金融监管分局着力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林业碳汇等绿色项目,创新推出“海洋碳汇贷”“生态茶园贷”等特色产品,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兴业银行根在福建,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其持续创新推出了“环保贷”“节水贷”“碳汇贷”等产品,为全省数百个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国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探索开发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为生态价值实现和环境风险治理提供了保险方案。
福建银行业保险业落实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银行业养老产业贷款余额61.85亿元,同比增长79.41%。商业保险年金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不断提升。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突破557万户,商业养老金开户6.3万户。普惠型健康保险产品“惠闽宝”累计承保1192.06万人次。
在服务模式上,探索“保险+机构养老”新模式,目前泰康保险集团在福建建设运营了两家高端养老机构,提供了“医养结合”的高品质养老选择。
2022年,福建省出台《关于鼓励和加快福建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行业加大对重点项目、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支持。福建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十四五”时期得到进一步发挥。
“十四五”时期,福建保险业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达2433.11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8.02%。在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中,福建保险业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通过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强化对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的风险保障,帮企业群众降低风险。

农行南平分行“三农”服务团队走访农场了解种植规模,对接金融服务需求。机构/供图
守牢底线与改革化险:金融安全网持续加固
“十四五”期间,福建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福建金融监管局推进机构改革化险,目前,福建省已有28家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商银行,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实现优化调整。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机构聚焦主业,本源业务占比有效提升。全省连续多年保持零高风险机构。
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福建金融监管局建立房企集团大户全口径融资监测制度,高效运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大力推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引导金融机构对正常开发建设的项目给予融资支持。
截至2025年9月末,福建省共有478个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累计获得授信支持1704.29亿元,已投放贷款1398.99亿元。同时,持续优化房地产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和“好房子”建设,2025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累计新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663.36亿元,同比增长18.24%,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和良性循环。
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积极对接“白名单”项目,优化审批流程,确保合规项目“应贷尽贷”。
福建金融监管局夯实风险抵御基石,顺利完成机构改革,构建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持续增强县域监管力量。着力消除监管盲区,联合建立地方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协作。搭建智慧监管平台,现场检查一体化平台、监管雷达等智能化场景相继落地应用,金融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福建银行业保险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底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了坚实金融支撑。面向未来,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将继续奋楫扬帆,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注入更强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福建金融"官方微信
闽公网安备:350008990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