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介绍了
“十四五”期间
福建省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







发布会上
还对以下问题作出解答
↓↓↓
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坚决落实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截至2025年8月末,福建省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3.63万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比重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9%,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约7.2个百分点。
五年来,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890亿元,支持约3320家科技型企业实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动设备更新项目落地570个。
五年来,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项目,发放支持贷款547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30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4.42倍,年均增长率36.72%。
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6万亿元,普惠小微授信户数270.86万户,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06%、12.87%。
“十四五”期间,推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落地,带动服务消费、银发经济等领域贷款投放近170亿元。支持建成适老示范网点492个。
五年来,金融科技专利数量翻一番;主要法人银行数据中心总面积增长49%、服务器算力增长19%。数字人民币交易规模突破5870亿元,实现通用类场景全覆盖。
坚决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方针
“十四五”以来,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累计补充资本金561.66亿元,银行业处置的不良贷款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5.44%。至9月末,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5.92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36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7个百分点。
做深做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全省478个“白名单”项目发放贷款近1400亿元,项目覆盖近9成的县(市、区);协同多部门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省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贷款、住宿餐饮文娱业贷款年均增长35.44%、15.7%、10.5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1倍;保险赔付支出较“十三五”时期增长48.02%;普惠型健康保险产品“惠闽宝”累计承保1192.06万人次。
证券监管部门扎实做好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十四五”期间,我省资本市场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9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46%,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首发融资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17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22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六,较“十三五”末增长69%。
“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增科技型上市公司21家;企业发行创新类债券1831亿元;我省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募集资金151亿元,服务全省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债权融资442亿元。
去年“9·24”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以来,我省证券公司运用互换便利工具落地37亿元;52家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涉及金额354亿元;24家上市公司获批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51亿元;66家公司公告回购增持计划164亿元。
“十四五”期间,“一司一策”推动我省21家上市公司风险化解,3家上市公司完成破产重整。
“十四五”期间,对60起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合计罚没金额4.59亿元,累计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23件。
福建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开展的工作
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银行机构已设立了超过一百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全省科技贷款余额已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8.8%。
自2021年以来,我省新增的31家境内上市公司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过90%,这充分展现了我们资本市场的“科技成色”。同时,我们建立了科技创新债发行储备库,今年全省新增发行的科创债达到393亿元,是去年全年的2.9倍,这为科技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直接融资渠道。
兴业银行获批成立股份制银行中首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福州、厦门也成功落地QFLP试点,这些都显著增强了我省的资本向心力。
邀请了超过338家次的头部投资机构进行深度对接,成功撬动了超百亿元资金落地福建。此外,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在全省各地举办了80多场产融对接活动,服务企业近4000家次,努力让金融活水润泽每一片创新的土壤。
更多内容,点击查看发布会回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福建金融"官方微信
                                
闽公网安备:350008990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