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整版报道:优化金融供给 赋能闽西和美乡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8-07 20:30

  编者按:8月7日,中国银行保险报推出整版专题报道《优化金融供给 赋能闽西和美乡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在福建省委金融办、福建金融监管局等金融管理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包括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在内的全省金融机构紧密协作,聚焦“三农”发展需求,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乡村振兴沃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福建特色的实践经验,现予以全文转发。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乡村沃土

福建省委金融办

  近年来,福建省金融系统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紧密协作,聚焦“三农”发展需求,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乡村振兴沃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福建特色的实践经验。

  制度创新夯实农业发展基石

  做好政策支持。先后出台《福建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福建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创新兴茶贷、福粮贷、水稻种子贷、农机贷、农票贷等涉农普惠贷款产品。截至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超1.9万亿元,并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设立乡村振兴贷产品,全省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贷款超120亿元,惠及4万余家农业经营主体。

  做好信用建设。依托制定《福建省“千村引领、万村共建”金融信用提升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累计评定3411个金融信用村、129个金融信用乡镇、3个金融信用县,累计建立现金服务网格点超5000个、搭建“福农驿站”232个,并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获评地区的金融支持。

  做好人才服务。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关于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统筹各类选派力量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措施》,推进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截至6月末,累计派出金融助理员6333名,服务下沉至全省1.7万个行政村及社区,为农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产品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创新特色农业产业信贷产品。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谋划布局,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信贷产品。

  完善担保体系。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主体融资需求研发特色政府性融资担保产品。截至6月末,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包括“三农”主体在内的17.15万户(次)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总额1016.31亿元。

  丰富保险产品。创新推出茶叶低温指数、台风风灾指数保险、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等产品,积极推广野生动物侵害农作物保险、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等地方农业险种。一季度,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10.8%。

  平台创新科技赋能助力金融支农

  发挥“大”平台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现银企对接、财政贴息、政策解读流程线上化,建成“金服云”省级地方融资征信平台,截至6月末,进驻金融机构285家,累计发布金融产品1215款,解决融资需求1.05万亿元。

  用好“小”特色平台。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金融服务平台,全省已建成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17个。

  激发多平台的动能。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省直机关相关部门、省属部分国有企业、各地市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打造交流平台,不断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各项举措实效落地。

  模式创新构建普惠金融助农体系

  普惠金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不断为解决“三农”问题注入资金活水和技术动力。

  截至2024年末,宁德、龙岩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试验区建设前(2019年末)分别增长260.02%、222.27%,普惠信贷支持力度持续提高,同时,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试验区建设前分别下降2.68个百分点、1.58个百分点,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形成了“山海特色鲜明、城乡协同发展”的金融助农新模式。

  新闻调查

优化金融供给 赋能闽西和美乡村

记者 鲍曼君

  闽西龙岩,一片浸染革命热血的红土地。在龙岩金融监管分局的指导下,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正将金融活水精准浇灌至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与农户心间,合力书写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截至2025年6月末,龙岩辖区银行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入,涉农贷款余额1519.16亿元,比年初增加87.21亿元、增长6.09%。2025年上半年,龙岩辖区保险机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73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63.05亿元,形成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的保险产品服务体系。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龙岩新罗区江山片区,“睡美人”山峦叠翠,龙津河水蜿蜒流淌。然而,比自然风光更动人的,是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振兴蝶变。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分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推动辖区银行机构加大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等领域金融支持,助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2025年上半年,辖区银行机构累计投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19.06亿元。

  “‘千万工程’不是千村一面,关键要因地制宜。”农发行龙岩分行行长李有绪介绍。今年5月,福建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龙岩举行。农发行龙岩分行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规划,创新推出“整镇推进+N”融资模式,将乡村环境治理、道路提升、古村保护等需求“整体立项、整体支持”,为龙岩市新罗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江山片区)项目贷款注入3亿元政策性资金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已累放贷款1856万元。

农行龙岩分行“惠农服务旗舰店”内,“管长”李添永(左一)和农行工作人员(右一)向村民介绍金融服务。本报记者 鲍曼君/摄

  行走在初具雏形的示范区内,该项目负责人余呈毅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描绘蓝图: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红色资源,这里将崛起一个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农耕体验、国防研学与生态康养的综合性基地。

  “农发行的资金就像及时雨。”余呈毅感慨道,“不仅修复了基础设施,更把分散的资源串珠成链,让沉睡的山水真正变成富民产业。”

  与此同时,在“红色小上海”长汀县,一场关于“路”的变革也在上演。年久失修的农村公路曾让当地百姓吃尽苦头。

  “路面坑洼,雨天更是寸步难行,客商都不愿进来。”一位村民回忆道。农发行龙岩分行省市县三级行高效协同,将4亿元信贷资金精准投放到长汀县农村公路修复提升工程。截至今年5月,近4亿元资金已化作条条坦途。

  据统计,2024年以来,农发行龙岩分行累计获批中长期涉农项目17个、金额45.96亿元,投放各项贷款60.22亿元,以真金白银夯实了闽西乡村的发展根基。

  “旗舰店”解决大问题

  在上杭县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卖部里,年过六旬的“管长”李添永正忙着为乡亲办理贷款申请。这里是农业银行龙岩分行精心打造的“惠农服务旗舰店”,一个被当地农民亲切称为“金融根据地”的地方。

  “这里是我的家,更是乡亲们离不开的‘家’。”李添永笑着说。凭借几十年积累的信用和威望,他主动义务为农行“把关”农户资质、讲解金融政策。2023年,仅这一家旗舰店就汇聚存款理财1800万元,发放贷款6700万元,成为滋养当地经济的核心“水源”。

  像李添永这样的旗舰店“管长”,在龙岩乃至福建都并非个例。农行福建省分行农户金融部负责人介绍,该分行在原有2000多个“惠农通”服务点基础上,精选升级74家旗舰店,配备智能POS机、“惠农E站”等设备,使其功能实现质的飞跃:从基础的存取款,到贷款受理、社保开户、智慧缴费、线上金融推广等,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一站式现代金融服务。

  “旗舰店解决了大问题!”农行上杭杭川支行行长赖正荣深有感触,“乡镇服务半径大、人手紧,旗舰店成了我们下乡的‘固定堡垒’。”以此为支点,农行大力推行“整村推进”服务模式,客户经理携带移动设备,在旗舰店“管长”协助下逐村集中办理业务。

  目前,农行福建省分行已在全省建立65万农户信息档案,覆盖95%行政村和90多个特色产业。

  筑牢产业振兴“防波堤”

  龙岩金融监管分局督促辖区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龙岩市银行业保险业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质效行动方案(2023—2025年)》,优化愿贷敢贷长效机制、拓展服务渠道、丰富产品体系等,持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25年上半年,龙岩辖区保险机构积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服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01.41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3.31亿元,赔付支出618.02万元。

  龙岩是福建的“生猪粮仓”,年出栏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然而,天灾、疫病与市场波动如同悬在养殖户头上的利剑。如何为这一支柱产业系上“保险绳”?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交出了答卷。

  “一场山洪,差点让我倾家荡产。”武平县养殖户赖文成心有余悸地回忆2024年的那场灾害。洪水冲垮猪舍,损失惨重。绝望之际,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快速启动绿色理赔通道,一笔及时的赔付款让他得以重建猪场、恢复生产。“保险真成了救命钱!”赖文成的感慨,道出无数参保养殖户的心声。

  “我们的目标是为生猪产业构建全方位风险保障网。”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农险负责人黄家畅介绍。该公司精准聚焦产业痛点,不仅提供覆盖育肥猪、能繁母猪死亡风险的传统险种,更创新推广应对价格波动的保险产品,建立起多维度农险保障矩阵。

  服务不止于灾后赔付。在龙岩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该公司主动将风险防控端口前移——联动专业消杀机构深入养殖场,普及疫病防控知识,协助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力求“防赔并举”。

  “这叫‘风险减量’管理,少损失比多赔付更有意义。”中国太保产险龙岩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吴云雄强调。同时,该公司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银保联动”,为参保养殖户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其资金周转压力,为产业持续“造血”。

  当保险力量深深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脉络,成效显而易见。养殖户敢投入、愿扩产,产业韧性显著增强。龙岩生猪产业在金融“防波堤”的守护下,不仅稳稳托住了百姓的“肉案子”,更成为红土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强劲引擎。

  机构声音

当好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方洁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工作行动计划,全方位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服务全省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繁荣,在建设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上迈出了新步伐。

  截至2025年6月末,农行福建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4529亿元,占全行贷款的65.6%;涉农贷款余额2694亿元,占全行贷款的39%,县域贷款、涉农贷款占比均排在系统内第3位。

  一是增强服务“三农”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化与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等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陆续和全省各地市、重点县签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加强与当地党政、农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等沟通联系,推进渠道和人才队伍下沉,构建更加紧密和谐的银政合作关系,持续拓展“三农”服务广度和深度。同时,将“老农金”精神内涵作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抓手,依托饶才富先进事迹陈列室等宣传阵地,在全系统深入学习饶才富同志先进事迹,着力打造“饶才富式”客户经理队伍,全行上下爱农兴农意识持续增强。

  二是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紧扣全省农业特色产业、种业振兴以及“农文旅”融合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深入挖掘涉农重点领域需求,倾斜“三农”资源投入,加快投放节奏,优化贷款投向,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全面完成监管要求。强化粮食安全金融服务,创新研发“建宁兴种贷”,粮食重点领域、种业重点领域贷款比年初分别增加18.9亿元、10.6亿元,同比多增5.7亿元、9.3亿元。创新推广高标准农田服务模式,在龙岩、三明分别落地全省农行首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方案》2.0版;水利、旅游业贷款余额均突破百亿元,首次实现全省世界遗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和5A级景区信贷支持全覆盖。

  三是提升县域农村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组织辖内各级行在金融服务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两岸融合、城乡融合、乡村善治等6个方面开展示范创建;今年专门出台差异化政策,支持南平分行打造全域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逐步在全行培育形成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深入开展深耕乡村农户客户综合金融服务活动,持续提升农户服务能力。实施新一轮青年英才开发工程,倾斜县域客户经理配置,新选拔县域青年英才45人、补充县域客户经理283人,农户客户经理总数达1585户。持续优化县域网点布局;创新建设“惠农服务旗舰店”,统筹推进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有效提升县域到乡到村服务能力,全行已建成“惠农服务旗舰店”69家,乡镇服务覆盖率提升至98%,让更多农户就近便利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四是深化“三农”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与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在全国农行系统率先创新推出“科特e贷”,积极响应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省农担公司联合创新推出“农担兴村贷”特色产品,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支持。依托“武夷兴茶贷”,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客户新发放贷款,并将“兴茶贷”产品进一步推广至安溪铁观音与福鼎白茶产业。创新“商户贷”“乡旅贷”“设施贷”“订单贷”等产品,累计投放金额超2亿元。大力支持两岸融合发展,创新推广台农信用贷款,为金门供水保障工程等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重大项目授信。大力推广“绿色金融+绿盈乡村”服务模式,投放全国首笔林业生物资产票据质押贷款。

  五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三农”业务拓展。积极打磨出集参数化模型配置、移动化PAD信息采集、精细化农户增值服务、智能化贷后风控监测于一体的“惠农e贷”全生命周期系统群。率先试点推广农户贷款“边建边贷”极简办贷模式,大力推广“现场+远程”调查模式,通过1名客户经理实地调查加1名视频座席远程面谈,有效提高基层办贷效率。

  (作者系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

  记者手记

金融之笔谱写红土地希望

记者 鲍曼君

  在闽西龙岩的青山绿水间,随着一条条致富路延伸铺展,一座座惠农驿站扎根乡土,一份份保险保障温暖人心,金融力量正与勤劳的老区人民一道,奋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红土地上的振兴故事,因金融的深度参与而愈发精彩、愈发厚重。

  晨雾初散,记者随车驶入古田镇竹岭村,一条新铺就的平坦公路如丝带般穿行于山岭之间,直抵村寨深处。这由金融资金浇灌而成的路不仅彻底消融了村民昔日“雨天泥裹足,晴天尘扑面”的出行困境,更悄然改写着命运。一位经营民宿的大姐笑着说:“路好了,人来了,钱也来了。贷款还清,日子是越过越敞亮!”

  在龙岩各县域的“福农驿站”里,记者见到的又是另一番图景。村民们刚卖完一车蔬菜,带着沾着泥土气息的现金,在驿站工作人员协助下熟练地完成存款。这小小驿站扎根于阡陌之间,集小额存取、代缴代办、信贷咨询功能于一身,如毛细血管般将普惠金融服务渗透至村庄的肌理深处。村民感慨道:“过去取点钱要跑几十里路,费时费力。现在好了,几步路的事,农忙时节也不耽误。”驿站的存在,使金融活水终于流到了田间地头最后一寸焦渴的土地。

  当再次走进龙岩各县域,连片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温控设备规律运转,龙岩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地票贷”,盘活了乡村“沉睡资产”,为乡村振兴带来了高效、优质的“金融甘霖”。更令人安心的是,配套的农业保险如守护神般矗立身后,为种植户兜住收成的底线。一位菇农数着厚厚一沓钞票,笑容朴实而踏实:“有了贷款搞设备,有了保险托底,心里不慌,只管好好干!”金融之力不仅点燃了产业之火,更在农民心中构筑起抵御风雨的坚实堤坝。

  行走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红土地上,记者深切感受到金融早已超越单纯的资金媒介。它以精准的笔触,饱蘸着乡土的热望与时代的重托,在闽西的山水间精心勾勒——路通了,驿站暖了,产业活了,人心安了。金融在红土地上的实践,不单是服务乡村,更是以金融之智,点燃了农民心中沉睡的星辰;以金融之力,重新定义了脚下热土的命运。

  当普惠金融的活水浸润了最深的根系,那些关乎土地、收成与未来的叙事,便拥有了永不枯竭的源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