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金融系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深入践行“五要五不”实践要求,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省建设,“福建金融”携手新福建客户端联合推出“特色文化 福建实践”专栏,持续刊发我省金融系统在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的心得体会和典型做法。今日刊发《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筑牢农信根与魂》,供交流借鉴。
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筑牢农信根与魂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
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李卫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一要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二要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三要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四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五要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福建农信积极探索新时代农村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农村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积极培育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诚信为本 夯实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信用根基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契约精神,做到诚实守信。
积极培育文化品牌。1929年,党领导下的全国首批红色农信社诞生于福建永定,历经百年发展之路,福建农信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近年来,福建农信又提炼升华了“福山,福海,福见农信”的品牌主张,明晰了“深耕八闽,厚植三农”的企业使命,坚定了“百年农信,百姓银行”的企业愿景,不断弘扬“有为农信,实干兴社”的企业精神,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企业文化,彰显福建农信“传承信用合作基因、实现基业长青,再发展百年”的雄心与信心。福建农信服务“三农”和小微、助力乡村振兴的底色永不改变。
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福建农信始终秉承“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的理念,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之初,即着手总结基层行社信用工程建设实践经验,陆续出台了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评定办法等文件,通过运用将以客户建档覆盖面、贷款覆盖面、不良率等为核心的定量指标和当地政府协助不良贷款清收、支持信用建设等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套涵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县(区)的较为完整的评定标准体系,信用工程建设步入规范化道路。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全省各地建立了政府搭台、部门支持、农信主推、农户受益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信用工程创建机制。
不断释放守信红利。福建农信坚持加强正向引导,不唯抵押,不只看担保,积极拓展首贷户、信用贷,对信用村推行“整村推进、批量授信”的快速服务模式,对优质客户实行授信“白名单”制度,提供贷款优先、额度优享、利率优惠的“三优”服务,给予不同等级信用户差别化的贷款额度和利率,让客户充分享受守信红利。截至2024年11月末,福建农信累计评定信用户233.3万户、信用村(社区)5713个、信用乡镇(街道)140个,实现整村授信12574个,整村授信占比为73.8%。
义利兼顾 正确把握金融的功能性和盈利性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特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义取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福建农信秉持“利他共生”“普惠共享”理念,围绕“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逐步探索构建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价值链为核心、以组织链为保障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实现联农带农、集约资源、盘活要素、互利共赢。
汇集政策要素扩大联农带农“生态圈”。福建农信与全省各设区市政府、60多家主要涉农厅局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省财政厅联手构建“福农e政+服务示范点”财政资金便民服务模式,惠及2600多万人次,累计8950个服务示范点,被授予全省首家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近三年累计减费让利192亿元。加大巩固脱贫成果力度,连续十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6167名,为46.93万名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106.29亿元,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市场份额居全省前列。
整合资源要素提升便民惠民“服务力”。发挥金融纽带作用,积极推动组织、人社、医保、行政服务中心、快递电商等各类主体参与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落地载体“福农驿站”232个,让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服务直达乡村“神经末梢”。与省总工会合作开展320家“劳动者驿站”建设,打造“农信温暖之家”。
融合组织要素凝聚人才振兴“组织力”。创新建立助理员工作机制,形成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一书记三大员”协同联动机制,累计派出金融助理员6330名,4452名金融助理员被各地组织部门聘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通过网格化服务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对接全省超75%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形成党建共建、信用共创、村务共治、民生共赢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稳进结合 着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农信机构规模较小、家底较薄、抗风险能力较弱,唯有牢固树立稳健审慎的经营理念,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急功近利,才能行稳致远。福建农信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着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金融发展,又扎实稳妥地化解风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资产质量、风险抵补能力持续保持全国农信系统前列,2021年实现高风险机构“清零”并保持至今。
坚定主责主业“不偏航”。福建农信勇当普惠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行,坚守支农支小支微主责主业,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近7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超50%。始终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经营策略,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截至2024年11月末,户均贷款余额仅为25.66万元,零售贷款户数为350万户,占总信贷客户数的比重达98%。
坚定稳扎稳打“不缺位”。把住前端准入,投产新信贷管理项目群,在信贷业务准入关口部署风控规则和风险预警模型,加强前端风险防控。坚持全省农信资金一盘棋,建立健全同业业务“白名单”机制,审慎准入同业交易对手,构建资金业务协同发展服务格局。推进中端化解,全面执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划为不良贷款”的风险分类标准,及时、准确反映风险状况。打造智能风控平台,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加强潜在风险监测、识别,运用AI技术,建设智能外呼前置催收系统,推动风险早预警、早化解。落实后端处置,建立不良资产处置“四专”工作机制,指导各行社综合运用司法清收、多元调解、转让、核销、重组等方式处置表内外不良资产。近三年累计处置表内外不良资产超460亿元。
坚定履职尽责“不弱化”。健全责任机制,持续明晰“三道防线”风险防控责任边界,通过党委巡察、行业审计、业务检查等形式,加大对防范化解风险责任落实的监督力度。持续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制定尽职免责实施细则,建立尽职免责正面、负面及“高压线”清单,推动各行社落实落细尽职免责。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统筹联动检查机制,构建“三道防线”共同参与、互相协作、合力促改的联动检查新模式;推动“审、巡、纪”联动,运用“党纪+政纪”处分,强化追责问责,传导“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建立“1+1+X”风险防控责任落实监督机制,压实部门监督责任。强化问责机制建设,出台不良资产责任认定与问责制度,对不良资产涉及责任人员根据责任大小常态化开展追责问责。将风险防控情况与责任人员薪酬分配、岗位调整、职务晋升等相挂钩,推动履职尽责。
创新驱动 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福建农信坚持把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所在,积极探索立足本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为全方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发力科技金融。将信贷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领域倾斜,积极对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的金融服务需求,总结推广“科特派”服务模式,构建“融智+融资+融技”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农业科技型企业“知产”变“资产”。截至2024年11月末,支持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100亿元。
△仙游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员送贷进地头
做优绿色金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打造针对降碳、减污、扩绿的15款绿色金融重点产品,推动投融资结构优化,保持绿色贷款规模和质量领先,截至2024年11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700亿元。依托福建山海资源禀赋,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巩固提升“福林”品牌影响力,截至2024年11月末,支持涉林贷款户数超22万户,涉林贷款余额超460亿元,涉林贷款市场份额超30%,连续十余年保持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前列。
深耕普惠金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践行普惠金融。2024年11月末,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1.1万个,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村全覆盖”,向38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欠发达老区苏区县发放贷款余额达2241.41亿元,涉农贷款、林业贷款等多项乡村振兴指标持续领跑全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工具,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截至2024年11月末,通过福建省金融服务云平台累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超10万笔,金额超1000亿元,笔数、金额分别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0%和22%。
布局养老金融。优化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提升养老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开设绿色通道或老年人专属服务窗口近1900个,打造福农驿站、劳动者驿站、长者食堂等新型便民载体500余个,为老年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同时,面向老年客群推出“敬老版”手机银行、“敬老金”特色储蓄产品,让场景服务有温度,让产品服务显精度,让渠道服务没难度,为银发经济赋能添彩。
拥抱数字金融。聚焦乡村“三变”改革,升级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横向推动农业农村、社保、民政等部门数据资源上平台,纵向精准省、市、县、乡和村的网格化管理,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农主体和广大农户的资金、资产、资源数据整合,推动农村要素类信息上平台,依托平台数据为近8万户新农主体精准画像;融入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福鼎白茶溯源系统、邵武知竹网、宁德大黄鱼数据平台等,构建“生产+生活+政务”场景生态,围绕商超、餐饮、缴费、交通、教育、医疗、产业等26类场景,打造数字金融新生态。
严守底线 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金融业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福建农信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中,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与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不忘初心和行稳致远的经营作风,追求确保合规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责为客户提供服务,精心维护福建农信的良好声誉。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福建农信聚焦党纪学习教育有关部署,围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目标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线上+线下”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在微信公众号、官网上开设“党纪学习教育专栏”,采取课堂讲授、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等方式抓好《条例》学习培训,做到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扎实开展案防专项行动。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指导各行社将监管要求完整准确纳入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督促基层行社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持续加强对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常态化开展制度后评估,对制度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制度有效性。主动承担保护客户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注重客户权益保护,为金融业的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从体制机制、业务经营、特殊群体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范各行社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行为,打造负责任的金融生态环境。
协同推进清廉文化建设。以“一年创品牌、两年建机制、三年促提升”的实施步骤,全面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成立清廉金融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三年规划,将清廉金融文化理念融入福建农信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在福建农信“三有书屋”设置清廉书刊专栏,在网点设置清廉金融文化宣传专栏,联合省妇联在“闽姐姐空中家长学校”推出福建红色家风故事音频课程,打造“互联网+”廉洁从业宣传教育新模式,促进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将清廉金融文化宣教与金融助理员走村入户相结合,深入乡村开展“多社融合聚合力”“金融服务零距离”“党员先锋作表率”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宣传清廉金融文化与普及金融常识、防范金融诈骗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融合,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清廉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